兒童自然生態展
標準與尺度

標準與尺度

  • 定價:250
  • 優惠價:95238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225
  • 運送方式:
  • 臺灣與離島
  • 海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可取貨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台北、新北、基隆宅配快速到貨(除外地區)
載入中...
  • 分享
 

內容簡介

  何謂「標準」與「尺度」?
  文壇大師朱自清在新舊交替時代
  對文學和教學「舊標準」與「新尺度」的獨到見解

  標準通常有兩個意思。一是不自覺的,一是自覺的。不自覺是指我們接受了傳統的標準,應用在衡量人事物上,但是我們本身並不懷疑,並不衡量,只是照單全收;自覺的則是修正傳統標準,以及採用外來的部分。朱自清將不自覺的種種標準稱為「標準」,而種種自覺的標準稱為「尺度」。而這些分別不只用在道德部分,在文學方面也是如此。

  中國文學自古以來不斷地有著新的變革,朱自清所處的年代正值五四運動,大家擁戴著德先生和賽先生,努力實踐打倒禮教,反封建的工作。文學上越來越多人採取新的標準和尺度,加深生活的深度和廣度。正因為如此,朱自清談論著文學和教學的意義,帶給當時的知識分子一個重新思考的通路,對現代人而言,也有著提醒和反思的作用。

本書特色

  本書是朱自清先生的一部重要作品。蒐集了作者所處四○年代中期發表的雜文,共二十二篇,其中大多涉及文學與語言問題。此外亦有論文、論事、論人、論書,但是大都關涉了標準與尺度問題,是知識分子在新舊交替時代對於「舊標準」與「新尺度」的回應,同時也可見出作者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獨到見解。該書文字簡練,見解通達,對於今日讀者啟益良多。

作者簡介

朱自清

  原名自華,號實秋,後改名為自清,字佩弦。幼年受傳統的古典教育,大學時代即開始創作新詩,一九二三年發表長詩〈毀滅〉,在當時的詩壇上發生了很大的影響。一九二五年,任清華大學教授,創作轉向散文,同時開始古典文學的研究。抗戰爆發後,曾與葉聖陶合著《國文教學》。享年五十一歲。民初散文家郁達夫曾說:「朱自清雖是一個詩人,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著那一種詩意,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,除冰心外,文章之美,要算他了。」葉聖陶則說:「現代大學裡,如果開現代本國文學的課程,或者有人編現代本國文學史,論到文體的完美,文字的全寫口語,朱先生該是首先被提及的。」可見朱自清在當代受到推崇的程度。作品尚有詩集《蹤跡》、散文集《背影》、《歐遊雜記》、《你我》等,有著作二十餘種,約二百萬字。

 

目錄

自序
動亂時代
中國學術界的大損失—悼聞一多先生
回來雜記
文學的標準與尺度
論嚴肅
論通俗化
論標語口號
論氣節
論吃飯
什麼是文學?
什麼是文學的「生路」?
低級趣味
語文學常談
魯迅先生的中國語文觀
誦讀教學
誦讀教學與「文學的國語」
論誦讀
諭國語教育
古文學的欣賞
現在人眼中的古代─介紹郭沫若著《十批判書》
什麼是中國文學史學主潮?─林庚著「中國文學史」序
日常生活的詩─蕭望卿「陶淵明批評」序
 

  這裡蒐集的是去年復員以來寫的一些文章,第一篇〈動亂時代〉,第二篇〈中國學術的大損失〉和末一篇〈日常生活的詩〉是在成都寫的,別的十九篇都是回到北平之後寫的。其中從〈什麼是文學〉?到〈誦讀教學與「文學的國語」〉七篇,原是北平新生報的〈語言與文學〉副刊上的「週話」,沒有題目,題目在編這本書的時候纔加上去。這〈語言與文學〉副刊,每週一出,是清華大學中國文學會主編的,我原定每期寫一段關於文學和語言的雜話,叫做「週話」。

  寫了四回,就覺得忙不過來,於是休息一週;等到第二次該休息的時候,索性請了長假,不寫了。該是八篇,第一篇實際上是發刊詞,沒有收在這裡。本書收的文章很難,評論、雜記、書評、書序都有,大部分也許可以算是雜文罷,其中談文學與語言的占多數。抗戰期中也寫過這種短文,起先討論語文的意義,想寫成一部「語文影」,後來討論生活的片段,又想寫成一部「人生一角」,但是都只寫了三五篇就擱了筆。葉聖陶先生曾經寫信給我,說這些文章青年人不容易看懂。聞一多先生也和我說過那些討論生活片段的文章,作法有些像詩。我那時寫這種短文,的確很用心在節省字句上。復員以來,事情忙了,心情也變了,我得多寫些,寫得快些,隨便些,容易懂些。特別是那幾篇「週話」,差不多都是在百忙裡逼著趕出來的。還有〈論誦讀〉那篇,寫好了寄給沈從文先生,隔了幾天他寫信來說稿子好像未完,讓我去看看。我去看,發見缺了末半葉。沈先生當天就要發稿,讓我在他書房裡補寫那半葉,說寫完了就在他家吃午飯。這更是逼著趕了。等我寫完,卻在沈先生的窗臺上發見那缺了的末半葉!沈先生笑著抱歉說,「真折磨了你!」但是補稿居然比原稿詳明些,我就用了補稿。可見逼著趕雖然折磨人,也能訓練人。經過這一年來的訓練,我的筆也許放開了些。不久以前一位青年向我說,他覺得我的文章還是簡省字句,不過不難懂。訓練大概是有些效驗的。這本書取名「標準與尺度」,因為書裡有一篇〈文學的標準與尺度〉,而別的文章,不管論文、論事、論人、論書,也都關涉著標準與尺度。但是這裡只是討論一些舊的標準和新的尺度而已,決非自命在立標準,定尺度。說起〈文學的標準與尺度〉這篇文,那﹁標準與尺度」的意念是從叫做《種種標準》(Standards)一本小書來的。我偶然從一位同事的書桌上抓了這本書來讀,這是美國勃朗耐爾(W. C. Brownell)作的,一九二五年出版。

  書裡分別的用著「尺度」(criteria)和「標準」兩個詞,啟發了我,並且給了我自己的這本小書的名字。這也算是「無巧不成書」了。謝謝原來登載這些短文的刊物,我將這些刊物的名字分別的記在每篇篇尾。謝謝文光書店的陸夢先生,他肯在這紙荒工貴的時候印出這本書!朱自清三十六年十二月,北平清華大學

 

詳細資料

  • ISBN:9789571166018
  • 叢書系列:五南文庫
  • 規格:平裝 / 176頁 / 32k / 13 x 19 x 0.88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 

內容連載

動亂時代

這是一個動亂時代。一切都在搖盪不定之中,一切都在隨時變化之中。人們很難計算他們的將來,即使是最短的將來。這使一般人苦悶;這種苦悶或深或淺的籠罩著全中國,也或厚或薄的瀰漫著全世界。在這一回世界大戰結束的前兩年,就有人指出一般人所表示的幻滅感。這種幻滅感到了大戰結束後這一年,更顯著了;在我們中國尤其如此。

中國經過八年艱苦的抗戰,一般人都掙扎的生活著。勝利到來的當時,我們喘一口氣,情不自禁的在心頭描畫著三五年後可能實現的一個小康時代。我們也明白太平時代還遙遠,所以先只希望一個小康時代。但是勝利的歡呼閃電似的過去了,接著是一陣陣悶雷響著。這個變化太快了,幻滅得太快了,一般人失望之餘,不由得感到眼前的動亂的局勢好像比抗戰期中還要動亂些。再說這動亂是世界性的,像我們中國這樣一個國家,大概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控制這動亂;我們不能計算,甚至也難以估計,這動亂將到何時安定,何時纔會出現一個小康時代。因此一般人更深沉的幻滅了。

中國向來有一治一亂相循環的歷史哲學。機械的循環論,現代大概很少人相信了,然而廣義的看來,相對的看來,治亂的起伏似乎可以說是史實,所謂廣義的,是說不限於政治,如經濟恐慌,也正是一種動亂的局勢。所謂相對的,是說有大治大亂,有小治小亂;各個國家,各個社會的情形不同,卻都有它們的治亂的起伏。這裡說治亂的起伏,表示人類是在走著曲折的路;雖然走著曲折的路,但是總在向著目標走上前去。我相信人類有目標,因此也有進步。每一回治亂的起伏,清算起來,這裡那裡多多少少總有些進展的。

但是人們一般都望治而不好亂。動亂時代望小康時代,小康時代望太平時代─真正的「太」平時代,其實只是一種理想。人類向著這個理想曲折的走著,其實只是一種理想。人類向著這個理想曲折的走著;所以曲折,便因為現實與理想的衝突。現實與理想都是人類的創造,在創造的過程中,不免試驗與錯誤,也就不免衝突。現實與現實衝突,現實與理想衝突,理想與理想衝突,樣樣有。從一方面看,人生充滿了矛盾;從另一方面看,矛盾中卻也有一致的地方。人類在種種衝突中進展。

動亂時代中衝突更多,人們感覺不安、徬徨、失望,於是乎幻滅。幻滅雖然幻滅,可還得活下去。雖然活下去,可是厭倦著,詛咒著。於是搖頭,皺眉毛,「沒辦法!沒辦法!」的說著,一天天混過去。可是,這如果是一個常態的中年人,他還有相當的精力,他不會甘心老是這樣混過去;他要活得有意思些。他於是頹廢─菸、賭、酒、女人,盡情的享樂自己。一面獻身於投機事業,不顧一切原則,只要於自己有利就幹。反正一切原則都有動搖,誰還怕誰?只要抓住現在,抓住自己,管什麼社會國家!古詩道:「我躬不閱,遑恤我後!」可以用來形容這些人。

最近瀏覽商品

 

相關活動

  • 【文學小說-華文創作】一本書的誕生,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?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
 

購物說明

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,或有特殊作業需求,建議您可洽詢「企業採購」。 

退換貨說明 

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(含例假日)。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。 

辦理退換貨時,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、配件、贈品、保證書、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,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)。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,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。 

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 

  • 三采全書系
  • 歐萊禮社方展
  • 尖端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