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日
讀論語學英語:論語中英文譯注讀本

讀論語學英語:論語中英文譯注讀本

  • 定價:400
  • 優惠價:7280
  • 優惠期限:2024年04月09日止
  • 運送方式:
  • 臺灣與離島
  • 海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可取貨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台北、新北、基隆宅配快速到貨(除外地區)
載入中...
  • 分享
 

內容簡介

  《論語》之於中國人,就像聖經之於基督教世界的人們,經過歷史長河的洗鍊,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寶藏,世界上最重要的思想經典。全書共二十篇,凡四百九十八章,一萬六千言,記錄孔子言行,闡述仁愛思想。

  《論語》注釋版本超過三千多家,近百年更譯為英文、德文、法文、俄文、西班牙文、義大利文等各國語言,是全世界人類最珍貴的文化遺產。

  《讀論語學英語:論語中英文譯注讀本》結合古文、白話語譯和英譯的特色,整理何晏、皇侃、刑昺、朱熹、劉寶楠等各家注疏,輔以現代語譯,並收錄理雅各(James Legge)的權威英譯加上字詞解釋,俾使讀者在閱讀古籍時,可以根據註解、語譯及英文翻譯,對於《論語》有更深入且現代化的認識,在閱讀古文時也能窺見英語世界的詮釋和理解。

本書特色

  1. 中英對照,既可理解經典古籍,也可同時窺見英文世界對《論語》的詮釋與理解,會有另闢蹊徑的感覺。

  2. 採用世界知名的漢學家理雅各(James Legge)的英譯版本,不僅考訂訓解詳盡,在翻譯上的研究也成為日後中國經典翻譯之範式。

  3. 以《論語集解》、《論語義疏》、《論語注疏》、《論語集注》和《論語正義》的注釋為藍本,比較蔣伯潛、楊伯峻、錢穆、毛子水、謝冰瑩等學者的語譯,既收錄比較各家之解說和考證,也從現代世界意義的角度去詮釋文本。
 

作者介紹

作者簡介    

孔子

 
  論語由孔子口述,其弟子編撰

譯者簡介

理雅各James Legge


  英譯作者

  英國倫敦會(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),於傳教之餘翻譯中國典籍近二十種,自港返英後,潛心研究漢學,成為中國學術研究之權威。他翻譯的《The Chinese Classics》是國際漢學之定本。全集凡五卷,第一卷論語、大學、中庸;第二卷孟子;第三卷尚書;第四卷詩經;第五卷春秋左傳。

  除了四書五經之翻譯研究以外,另著有The Nations of Chinese Concerning God and Spirit(1852);The Life and Teachings of Confucius(1867);The Life and Work of Mencius(1875)。
 

目錄

前言
學而第一
為政第二
八佾第三
里仁第四
公冶長第五
雍也第六
述而第七
泰伯第八
子罕第九
鄉黨第十
先進第十一
顏淵第十二
子路第十三
憲問第十四
衛靈公第十五
季氏第十六
陽貨第十七
微子第十八
子張第十九
堯曰第二十
附錄:孔子年表
 

前言

  《論語》是孔子和學生們的言行紀實。《漢書•藝文志》:「論語者,孔子應答弟子、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。當時弟子各有所記,夫子既卒,門人相與輯而論纂,故謂之《論語》。」學者考訂《論語》應是在戰國初年編輯成書。至於撰述者是誰,則眾說紛紜,朱子《論語序說》:「程子曰:論語之書,成於有子曾子之門人,故其書獨二子以子稱。」無論如何,《論語》確定成於許多人之手,而且年代前後相去三、五十年。王充《論衡•正說》:「初,孔子孫孔安國以教魯人扶卿,官至荊州刺史,始曰論語。」應是《論語》之名的由來。在漢代,論語有四種版本:《古論》二十一篇、《齊論》二十二篇、《魯論》二十篇、《張侯論》二十篇。現在通行的《論語》是張侯論。何晏在《論語集解》序裡說:「漢中壘校尉劉向言魯論語二十篇,皆孔子弟子記諸善言也。太子太傅夏侯勝、前將軍蕭望之、丞相韋賢及子玄成等傳之。齊論語二十二篇,其二十篇中,章句頗多於魯論。琅邪王卿及膠東庸生、昌邑中尉王吉皆以教授。故有魯論,有齊論。魯共王時,嘗欲以孔子宅為宮,壞,得古文論語。⋯⋯安昌侯張禹本受魯論,兼講齊說,善者從之,號曰張侯論,為世所貴。」今本《論語》分二十篇,凡四百九十八章,一萬六千言。前十篇為《上論》,九篇以記錄孔子的談話為主,〈鄉黨篇〉則敘述孔子的日常生活;《下論》中八篇仍為孔子言行,〈子張篇〉則記錄孔子弟子的談話,而〈堯曰篇〉則有頗多可疑之處。

  關於《論語》的著作不勝其數,程樹德《論語集釋》引述的作品就有六百八十種。其中比較重要的有:魏何晏的《論語集解》,除了他自己的注解以外,還收錄孔安國、馬融、包咸、王肅諸家之解說,《十三經注疏》裡的《論語注》就是這部書;梁皇侃的《論語義疏》,博採各家之說,「博極群書,補諸書之未至,為後學所宗」;宋邢昺之《論語注疏》,以何注為本,「剪皇氏之枝蔓,而稍傅以義理」,是漢學到宋學的轉折點;朱熹之《論語集注》,著重義理的詮釋,清朝考試取士則規定以朱注為本;劉寶楠及恭冕父子合著之《論語正義》,總結各家研究成果,保留漢魏古注,並且發揮乾嘉學風,注重文字訓詁、史實考訂和義理闡發,「可謂能集自漢至清經學家論語注釋之大成焉。」蔣伯潛評說:「論語注本,以何晏等之《論語集解》為最古,朱熹之《論語集注》為最精,劉寶楠之《論語正義》為最博。」至於《論語》之語譯注解,則有楊伯峻《論語譯注》、錢穆《論語新解》、毛子水《論語今註今譯》、謝冰瑩等《新譯四書讀本》。

  《論語》之於中國人,就像聖經之於基督教世界的人們,經過歷史長河的洗鍊,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寶藏,世界上最重要的思想經典。近三百年來,《論語》先後譯為世界各國語言,義大利教士利瑪竇(Matteo Ricci)於十六世紀末把《四書》譯為拉丁文,為最早的翻譯,可惜已經失傳;另外還有其他教士先後以拉丁文翻譯傳世;《論語》最早的法文譯本在一六八八年於巴黎出版,譯者為伯洪(J. de la Brune);其他如德文、義大利文、荷蘭文、俄文、英文譯本,都陸續出現。英譯的時間雖然比較晚,著作卻是最多。本書採用之英譯本,是英國教士理雅各(James Legge)《中國經典》(The Chinese Classics)的第一卷,包括《論語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,一八六一年於香港出版。

  理雅各是世界著名的漢學家,他在中國經典的翻譯以及學術研究的成就,使他位列世界名人。理雅各為英國蘇格蘭人,生於一八一五年,年輕時進亥伯利神學院(Highbury Theological College)研究神學,其後加入倫敦會(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)。一八三九年偕妻子來華傳教,擔任香港英華書院校長。一八四八年開始致力於中國學術之研究,擬定計畫翻譯四書五經並出版,是為《中國經典》共五卷,全集凡五卷,第一卷《論語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;第二卷《孟子》;第三卷《尚書》;第四卷《詩經》;第五卷《春秋左傳》。另外也翻譯《竹書紀年》、《易經》、《道德經》、《高僧傳》以及《莊子》等著作。除了翻譯研究以外,理雅各著有《中國人之神鬼觀》(The Notions of Chinese Concerning God and Spirit, 1852)、《孔子生平及其學說》(The Life and Teachings of Confucius, 1867)、《孟子生平及作品》(The Life and Work of Mencius, 1875)。一八七三年,理雅各返英,一八九七年去世,那時候他還在翻譯《楚辭》。

  理雅各的英譯《論語》,不僅考訂訓解詳盡,在翻譯上的研究也成為日後中國經典翻譯之範式;關於理雅各之翻譯研究,請參考閻振瀛《理雅各氏英譯論語之研究》。

  《讀論語學英語》是以《論語集解》、《論語義疏》、《論語注疏》、《論語集注》和《論語正義》的注釋為藍本,並且比較蔣伯潛、楊伯峻、錢穆、毛子水、謝冰瑩等學者的語譯,既收錄比較各家之解說和考證,也從現代世界意義的角度去詮釋文本。在英譯方面,則加以字詞解釋並討論翻譯的問題;讀者從英文翻譯回頭來理解《論語》,會有另闢蹊徑的感覺。例如說,「仁」在《論語》裡有許多不同的意義,而無論注解或語譯都很少突顯這點;在英譯裡,我們可以看到「仁」有 benevolence(慈愛)、perfect virtue(完美的德性)、the virtue proper to humanity(人類特有的德性)、true virtue(真正的德性)等不同的譯名,方便我們了解孔子在不同情境裡所談的「仁」。
 

詳細資料

  • ISBN:9789862727966
  • 叢書系列:政治類
  • 規格:平裝 / 440頁 / 17 x 23 x 2.2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  • 語文:中英對照
 

內容連載

學而第一
 
第一章
 
子曰: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」
 
語譯
孔子說:「學過的東西時時溫習,不是很高興嗎?好友從遠方來,豈不是很快樂的事嗎?人家不知道我的學問才識,我也不怨恨,不就是有德的君子嗎?」
 
注釋
①子 夫子。《集解》:「馬曰:子者,男子之通稱,謂孔子也。」②說 同「悅」。③慍 含怒意。④君子 成德之名。
 
解說
「學」者,學為人也。朱注:「學之為言效也。人性皆善,而覺有先後,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,乃可以明善而復其初也。」《集解》:「王曰:時者,學者以時誦習之。」則是注重記誦之學。「習」可以說是「複習」或「實踐」。讀書能夠時常溫習,學到的道理能夠實踐,心裡有所體會,自然就會感到快樂。「人不知而不慍」,在〈憲問篇〉裡也說:「君子病無能焉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。」做學問是為了自己,管別人知不知道做什麼?
 
Chapter 1
 
1.1. The Master said, "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?
1.2. "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?
1.3. "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,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?"
 
注釋
the Master: 夫子,是指孔子;perseverance: n. 堅忍、不屈不撓;application: n. 專心致志;quarter: n. 地區;discomposure: n. 心慌不安。
 
解說
perseverance 是指努力完成艱難的事,application 是指勤奮專注,用來解釋 「時習之」相當貼切。a man of complete virtue,德性完整的人,指的就是 「君子」,意譯自朱熹的「君子,成德之名」。君子也譯為superior man, 是泛指在上位者。
 
第二章
 
有子曰:「其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鮮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?」

最近瀏覽商品

 

相關活動

  • 現代出版,由此開始。商務印書館暢銷展,精選滿888現折88。
 

購物說明

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,或有特殊作業需求,建議您可洽詢「企業採購」。 

退換貨說明 

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(含例假日)。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。 

辦理退換貨時,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、配件、贈品、保證書、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,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)。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,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。 

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 

  • 共和國截止加碼
  • 天下雜誌
  • 時報全書系